赴臺升學心得分享


本人大學(二技)畢業後並沒有立即投入社會工作,然而我透過在臺港澳生的「免試、免考、免費」的碩博升學方法繼續留臺升讀研究所。目前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就讀視傳所,希望未來日子在自己喜愛的範疇裡能更深入研究。


本身並非財金專長,卻以休閒專長被聘用,在南臺休閒系就讀期間,積極參加潛水、單車和導覽解說等活動,並於兩年間考取許多休閒相關證照,這些都是在香港無法獲得的寶貴經驗。系所的培訓讓她在面試時脫穎而出,並在傳統須強調專業科系出身的金融業中獲得青睞!!
資料提供:南臺科技大學休閒管理系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975641589140355/photos/pcb.1111707948867051/1111707848867061/?type=3

去年九月,我獨自坐上往台中的飛機,心裡非常忐忑。首先,我放棄了在香港唸銜接學位課程。如果10個人面對同樣情況,大概有8個會選擇留在香港。「香港未必承認台灣學歷」成為大家的壓力所在,因為有可能我們所付出的努力,回到香港只會成為一張平凡的白紙。但我依然願意承受這個壓力。其次,要離開家鄉、家人和朋友,也擔心被排擠。然而,我仍然堅持踏上路途。一年過去,回望當初,慶幸自己有這股勇氣。
我以「感恩」來作為其中一個感受是因為過去一年,我不但沒有被排擠,反而很成功地融入台灣同學的圈子。上飛機前的憂慮,在到達台灣後的第一個禮拜就已經消失了。喜歡運動的我,第一天上課就問同學如何加入傳播系的球隊,他們給了我隊長的名字之後,我就馬上找他。因此,在第一個禮拜我就加入了系排。有可能是身份的問題,他們都主動找我聊天,又問我有沒有什麼事情要幫忙等等,這是我融入台灣同學圈子的開始。後來,買生活用品或者是考駕照,我都是找系排的朋友幫忙。之後,我也加入了系籃,所以我又多了一群好好的台灣朋友。加上是傳播系的關係,我有不少功課都要拍片,所以有不少跟台灣同學交流的機會。這一年,我們有去高雄比賽,有一起去夜唱,一起丟鬍泡慶祝生日。如果沒有他們,我這一年會過得很辛苦,很沉悶。這是我的「感恩」。
至於「感激」方面,這是我過去一年在思考的問題:如果我留在香港,我會得到那麼多的拍片機會與經驗嗎?我的答案是不會。台灣給了我很大的創作空間與想法。光是去年,我就大概拍了5、6部作品了。當中有一部作品參加了台灣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的比賽,最後得到「最佳創意影片獎」,的確是非常開心。每一次拍片都是一次進步的機會。這樣的空間跟機會,我相信如果留在香港是沒辦法擁有的。
人總是害怕改變,因為緣於不安。正如去年的我,懷著一顆不安的心,背負著一堆問號踏上飛機。雖然我失去了跟香港朋友、家人相處的機會,但是我獲得了更多。如果讓我再選一次,我還是會踏上飛機。
最後,也希望各位學弟妹多主動一點認識台灣同學,多參加一些社團。這樣就算畢業後回到香港,這四年的經歷也是一段有趣的旅程。


香港高等教育的學額偏低,每年有大量香港學子選擇向海外求學,我正是其中之一。選擇來台就學的原因是台灣物價比香港低廉,人文素養及教育質素亦優於許多亞洲國家,切合家境不太富裕的我完成大學學位課程的最佳選擇。
在台灣求學十數月,深深感受台灣熱情融洽的文化氛圍,讓遠離家鄉的我毫無隔閡地在這裡結識好友、生活、學習、和遊玩。台灣的校園生活令我樂而不捨,相比生活緊張、高壓的香港,在台可以輕鬆愉悅地學習,令我更有動力吸收喜愛的知識,各式各樣的校園社團和活動亦豐富了我的求學生活。


臺灣的學校親近大自然,空氣清新,課程比較輕鬆,適合喜歡自主學習的同學來這邊讀書。這裡消費也比其他國家便宜很多,絶對是學習的好地方,老師都會提供課程以外的補習跟幫助,即使下班以後還是會給你提供幫助,建議你怎麼去選修你的課程才能讓你投入工作,所以我覺得臺灣的學生都是幸福的一群。
秉持着年輕人應有的那股衝勁,熱血探索未知的知識領域,不要被現實的一些條文,問題所侷限。臺灣人都非常熱情,他們會很樂意協助你解決問題。故有問題可找老師,職員或朋友等解決。另外,建立一個多元的社交圈是非常重要的,它影響著你現在及未來的發展,故我認為這比學業還重要。

